守初心,共发展——记西安市初中教学校长能力提升培训班到成都高新新华学校开展跟岗交流活动
春尽杂英歇,夏初芳草深。薰风自长安,吹我新华林。2023年5月15日,西安市初中教学校长能力提升培训班莅临成都高新新华学校,开展跟岗交流活动。为发挥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双方将就办学特色、课程建设、校本研修、教研文化等经验进行交流分享。
西安市初中教学校长能力提升培训班的140多名校长一行参观了学校的本真小农场,农场中瓜果累累,月季芬芳,引得来宾们连连赞叹,现代科技感十足的无土栽培箱,更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他们感叹于学校对劳动教育的精心设计和培养学生的用心。在校园川剧博物馆里,各位老师更是赞叹连连,精致的川剧绘画、文创作品收获了一众好评。
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新华学校自建校以来,锁定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新华教师们在学校的领导下笃力奋进并形成了自我的教学风格。有一批好教师,就有一所好学校。成都高新新华学校章佳副校长,为大家带来《教研训一体化,助力教师专业发展》主题分享。新华学校提出“融情融智,大道至简”的教风,围绕“培养全面而个性的融创型教师”这一目标,打破原有的教研只站在本学段备课的形式,实行跨学段大教研,开展同课异上,沟通各阶段教学目标之间的传承关系,提升教师融贯育人能力。通过“1+N”培养模式,打造一支适应教育发展和学校要求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身心健康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学校之名,胜在名师,胜在团队。一所优秀的学校,离不开优秀教研组的支撑。一个优秀的教研组背后,有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个体故事,也有团队坚守信念、推进课改、迈向卓越的成长经历,美术教研组长张慧林带来了以《乐享创作 绘新华青葵之美》为主题的教研组建设分享。新华学校美术组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师现有的教学经验,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结合川剧这一地方民族特色,开展了主题式的美术教学,以此加强学校艺术特色,推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学校以川剧为载体,开展绘画、泥塑、扎染、蜡染、纸艺、书法、数字美术,景泰蓝工艺画等丰富多样的社团课程。近来,学校积极探索艺术评价方式,不仅仅是局限于课堂作业进行评价,更是将学生的作品制作成他们能够使用的文创产品,让艺术回归于生活。学校美育不仅仅是上一点技能课、写写画画、吹拉弹唱,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修养、审美能力、精神境界全面培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鼓励教师优化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罗茹月老师以《借“情境创设”之力 促语文“真”学习》为主题,带来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监测工具的实践与思考。罗老师从实施路径、命题依据、命题原则、学情分析、实施方法、改进建议与思考六个方面分享了她们的研究成果。小学语文学业质量监测实践,是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身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准确认识到小学语文学业质量监测实践的价值,将监测工具和教学发展紧密结合,在教学实践期间综合分析学生语文学习情况,为学生构建出一个多层次、多元化且完善的学业质量监测体系。
课程是一所学校特色和品牌最核心的要素,创造适宜每个学生发展需要的学校课程体系,是新华学校以奠基学生幸福人生为目标的孜孜追求。成都高新新华学校朱祥勇校长以新华学校融创课程建设为例,介绍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学校纵横融贯建构融创课程,课程理念引方向,课程规划导发展,课程结构定抓手,课程评价测目标,提出“融合创生 整体发展”的课程目标,培养“融创型”新华人,构建基础课程校本化、拓展课程多元化、探究课程自主化,与国家课程融合、与校本课程贯通、与学校特色结合的融创课程体系。在学校融创融创课程之下,学校现已形成“慧泽语文”课程、英语学科课程“灵智数学”课程等特色学科课程以及川剧、科创、劳动、中草药等精品融合课程。培养学生拥有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能力,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解决挑战性问题的创新能力,在知识与能力的创生中产生丰厚的情感素养,形成核心价值观念,培养有综合性学习力、体验性实践力、探究性创生力的融创型新华人。
“钻坚仰高,笃行致远”。思想的碰撞,往往才能擦出激励前行的火花。今天新华学校借西安市初中教学校长能力提升培训班莅临新华学校开展跟岗交流活动,汲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脚踏实地,笃定前行。相信老师们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立足课堂,积极探索课内外联动,带领学生一起感受学习之美。